发布日期:2025-05-25 09:55 点击次数:147
印巴冲突结束后,印度一直在为自己找补,拒绝承认巴空军的战绩,尤其是对PL-15E导弹表示不屑。然而,最近美国“国家利益”网站报道,印度因自毁装置故障获得了一枚相对完整的PL-15E导弹,并计划研究其导弹头、推进器、数据链等技术,甚至考虑与欧美分享这些秘密。
此前,印度的态度截然不同。5月14日,“印度国防部”网站称,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对捡到的PL-15E进行了研究,认为它并不如传闻中强大,甚至不如印度国产的“ASTRA”空空导弹。但这种比较显然缺乏依据,因为“ASTRA”MK3型还停留在图纸阶段。
不久后,印度媒体又改变了态度,称PL-15E代表了中国制空作战的顶级水平,可以与美国AIM-120和欧洲“流星”导弹相抗衡。该导弹采用了有源相控阵雷达、双向数据链和双脉冲发动机等先进技术,在全球范围内都属于先进水平。因此,印度希望通过对这枚导弹的研究,了解其抗干扰能力和导航、动力、电子技术细节,从而开发相应的反制手段。
为了合理化这一研究行为,印度媒体强调,包括美国、英国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新西兰以及法国和日本在内的多个国家,都对印度手中的PL-15E残骸表现出浓厚兴趣,希望印度能分享数据以了解中国军事技术的进步,特别是找到中国武器的弱点。这样在未来可能的印太冲突中,有利于美国及其盟友赢得制空权。
然而,保存相对完好的PL-15E残骸是否真的能带来技术突破,其实并不那么简单。PL-15E是外贸出口型号,性能上已经做了限制。作为外贸版本,既然敢拿出来卖,自然不会担心泄密。此外,印度捡到的残骸多为十年前生产的“老导弹”,中国的军工技术早已升级了好几代。
目前公开的画面显示,大多数PL-15E导弹残骸都是爆炸后的碎片,即使相对完整的部分也缺少关键的雷达导引头。这些残骸的实际参考价值有限,内部的电子、雷达和动力系统也不是轻易能够复制的。因此,印度可能是在借此机会与美英法等国进行更多军事合作,以获取自己所需的先进技术。